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出国留学 >

提问“恐惧症” 留美学生的课堂困境

[摘要]文/伊万 这几天,美国某知名大学的华人教授黄华格外忙碌,适逢择校季,他不仅要在校园开放日,为来到这里参观的学生和家长介绍校园情况,尽心尽力的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高中生或者本科生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生源。忙完一天的接待,下班之后他也...

  文/伊万

  这几天,美国某知名大学的华人教授黄华格外忙碌,适逢择校季,他不仅要在校园开放日,为来到这里参观的学生和家长介绍校园情况,尽心尽力的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高中生或者本科生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生源。忙完一天的接待,下班之后他也没办法休息,因为他认识的一些中国学生会来找他聊天,而且最近已经有不少去年秋季入学的中国研究生在跟他抱怨,主要内容就是他们无法适应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些同学甚至已经表现出抑郁症的倾向。这让黄华始料未及,尽管之前他已经了解到有中国新生确实无法跟上美国大学的那种自由的教学节奏,但是却没想到会使得部分学生逐渐滑向抑郁症的边缘。

  

  舍本逐末

  这些和黄华教授倾诉的中国学生的问题,其实很典型。他们表示,只要是那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他们都能完全适应,因为这些课程的教授,往往会有更具体的讲述,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授的讲述记笔记,可是他们一旦遇到那些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就会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这类课程的教授讲课速度很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学全过程更多充当的是一种裁判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真正的主体,他们往往会按照之前划分的小组,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虽然中国学生早在国内就已经提前了解了这种教学方式,但当他们真正亲身经历这一幕之后,才发现在国内论坛上的那些描述文字显得过于苍白无力,由于他们所在的大学,这类课程主要集中在周三,所以中国学生都戏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三”。

  这些负能量的抱怨,并没有让黄华感到烦躁,反而激起了他探究下去的好奇心,当他问起这些中国学生为何会表现的如此痛苦和纠结,学生们普遍反映在那些自由讨论课上,美国教授会不停地提出新问题供学生们讨论,而当他们想出上一个问题答案的时候,教授很可能都已经问出三个问题了,所以中国学生无法像美国学生那样和教授互动,因为他们把所有时间都花费在了思考答案这件事上。

  面对学生的倾诉,黄华其实也无可奈何,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安慰这些学生,因为他知道美国大学课堂就是如此,别说这些学生,就是选修了他所教授课程的中国学生也在跟他抱怨,他们有的表示听不懂自己的课程,有的表示听完自己的课程之后,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作为从小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黄华从小接受的就是典型的美式教育,尽管一再安慰中国学生,但是他依然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于是他在一次教育沙龙上和一位老教授探讨了这个问题,原本期待能得到老教授长篇大论的解读,可是没想到这位教授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中国学生不爱提问,而且他们只追求答案,不去挖掘问题。这让黄华恍然大悟,中国学生的思维的确如此,他们只是为了寻找答案而寻找答案,并不会将问题进行扩展,也不会同时将几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这样就显得孤立而片面,他们所做的正是舍本逐末的事。

  “成绩优劣论”阻碍创新

  表面看起来随意自由,不问学生之事,只管教学的美国本土教授,其实比中国教授更细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观察来自各个国家学生的表现,尤其是中国学生,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hn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选修他的课程的中国学生都足够优秀,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中国学生并不像其他中国同学那样沉默寡言,他们在课上会积极参与讨论,而且他们在课下也会主动找他讨论问题,这些中国学生似乎正在颠覆John的传统观念,但是当他问起这些中国学生提问的目的的时候,他们却表示这只是为了拿高分,进而又问了John如何避免拿低分,如何保持高分的诀窍,这让John感到意外,甚至还质疑他们来到美国学习的动机,因为美国学校本就是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从千军万马搏杀中获得胜利的他们好不容易来到美国,却还怀着“成绩优劣论”,这让John感到不快,他也明确告诉这些学生,如果他们的提问是出于创新的目的,是出于探求理论目的,他完全可以倾其所学为他们答疑解惑,并且还会引导他们去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如果仅仅为了分数,他是不会答应的。

  当然,面对John的批评,中国学生也谦虚的接受了,这又重新激发了他引导这些学生进一步适应美国教学文化的想法,于是他建议这些学生去资料丰富的学校图书馆借1-2本大部头的著作,著作领域不限,并且规定让这些学生在一个月内读完,读完之后他会召集这些学生进行一个小范围的小组讨论,这个讨论会比一般的课堂讨论更加自由,他规定这些中国学生在看完著作之后想5个左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小组讨论的命题,为了激发中国学生探索的潜能,John还规定这些问题必须有深度,而且必须具备延展性。

  这对于初次来到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虽然是一种挑战,但是望着中国学生坚定的眼神和表示接受的态度,John满心欣慰,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在任何一门课程学习上游刃有余,他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发表于《Future出国》杂志,与我们互动请添加微信公众号:futurechuguo

  


《提问“恐惧症” 留美学生的课堂困境》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42102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