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出国留学 >

创新之利器,国家之栋梁-帝国理工学院的历史光芒

[摘要]当时光老人步入2007的时候,帝国理工学院这所世纪名校、正式宣布脱离伦敦大学,以独立大学面目示人的帝国理工学院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虽然人们还是习惯在校名后面加上那个“London”的后缀,但学校师生却毫不吝惜的将这个略显拗口的后缀名去掉了,“I...

  当时光老人步入2007的时候,帝国理工学院这所世纪名校、正式宣布脱离伦敦大学,以独立大学面目示人的帝国理工学院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虽然人们还是习惯在校名后面加上那个“London”的后缀,但学校师生却毫不吝惜的将这个略显拗口的后缀名去掉了,“Imperial College”显得干净清爽,像极了这所学校专注科技创新的金属质感。

  诞生在伦敦中心富人区的地理优势很容易让学校过于“傲娇”,但帝国理工却不愿意做“温室花朵”,做“疾风劲草”的抉择无疑是英明的。20世纪曙光初露,离“一战”爆发还有十个年头,经济大萧条也将是二十年后的事,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展望新世纪的美好,人们充分享受着以内燃机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虽然美国巧借产业革命东风迅速崛起,并且大有盖过传统发达国家的势头,但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仍然是世界中心,教育领域尤其如此。

  

  学术巨无霸的“组装”之路

  在英伦三岛,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巨大冲击力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英国人对于此次科技变革的热情甚至超过了“蒸汽机时代”,新一届大英帝国教育委员会面对如潮奔涌的产业革新浪潮,也不得不顺势而为,一纸“成立高等技术教育机构”的提案很快在议会获得了通过,为了保证新成立的技术教育院校的教学品质,经议会授权,将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于1845年成立的皇家科学研究院、大英帝国研究院、皇家矿业学院以及伦敦基蒂戈蒂学院合并。合并之初,大英帝国研究院、皇家矿业学院以及伦敦基蒂戈蒂学院在宪制上仍然是独立的实体,为了避免因此出现的管理混乱,1907年7月,英国王室的特许状结束了上述三所学院的宪制历史,正式划归新成立的帝国理工学院。虽然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联合实体,但帝国理工学院仍然归属于伦敦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的建校史,就是一部“兼并史”,因为在这个学术“巨无霸”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时刻都在做着吸收工作,前期对于皇家科学院研究院等四大机构的合并仅仅只是个开始,学院的扩张之路走的可谓艰辛和漫长,因为直到建校60年之后,通过吸纳帝国学院,其主题校区南肯辛顿校区才基本成形,此次合并意义非同寻常,因为这奠定了帝国理工学院今后的发展基础,“南肯辛顿”第一次成为帝国理工的代名词。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帝国理工学院迎来了建校有史以来的合并高潮,圣玛丽医院医学院、国家心脏和肺学会等英国医疗学术研究机构的加入更是让帝国理工如虎添翼,此次合并浪潮也被认为是帝国理工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因为正是有了优秀医疗研究机构的加入,才成就了当今帝国理工的王牌医学院,单从学术层面来说,医学院的优化组合是成功的,如果从学校运营层面来看,还有一次案例堪称经典,那就是合并崴学院。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崴学院既没有傲人的学术成就,又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吸纳其加入也许还将会成为帝国理工学院的负担,可校方坚持合并自有其打算,崴学院虽然成绩平平,但其拥有大量的土地,这在寸土寸金的英国,尤其是伦敦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资源,这也是帝国理工坚持合并的最大动力。根据校方统计,崴学院自合并之日到现在总共为帝国理工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原本平实的土地在帝国理工这里变成了无价之宝,尽管传统的宪制学院制废除,代之以新的院系制度,但无论从学术建设还是学校运营均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合并进来的机构组成的学院,已经被帝国理工学院打造的炉火纯青,早已步入成熟的发展期。

  鼎足而立 傲视群雄

  英国大学的格局像极了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文科看牛津,理科看剑桥,工科看帝国理工”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则,脱胎于皇家学术机构的帝国理工学院和老牌的牛津剑桥相比虽然只是小字辈,但雄厚的资金和学术背景使得该校锋芒毕露。对于帝国理工来说,每年最壮观的景象不是开学季,也不是毕业典礼,而是毕业季到来之前学校门口停放的轿车,这些轿车的主人非富即贵,而那几天这些英国顶级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最熟悉的就是帝国理工的学生办公室,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招聘旺季来临之前提前“预定”这所学校的学生,因为这项工作一旦延迟,学生们很可能就被其他公司抢走,每年由这个学校引发的暗战都打得不亦乐乎。

  作为独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已经走过七年,而学校也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随着一干新楼宇的修建,传统的王室痕迹似乎正在逐渐远去,而唯一能看出这里曾经得到过王室垂青的,也许只有那座女王塔了,内部的大钟大部分都只有在王室成员访问学校或者参加活动时才会被鸣响。历史虽然总有逝去的一天,但当初赋予帝国理工的“知识是帝国永续的支柱”的使命却并未被抹平,反而在科技范儿十足的校园中被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创新。

  本文发表于《Future出国》杂志,与我们互动请添加微信公众号:futurechuguo

  


《创新之利器,国家之栋梁-帝国理工学院的历史光芒》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37940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了解更全面的爱荷华大学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