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出国留学 >

放榜季给家长的一封信:以爬藤为目的的学业规划,让孩子偏离内心平衡

[摘要]对于很多怀揣着留学梦的中国家庭来说,进藤校是很多家长赋予孩子最高目标,仿佛上藤校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光。如今正值美国大学提前录取放榜之际,作为移民到北美的家长,黄敏有很多话要对一心想让孩子爬藤的家长们说。她想告诉大家,不管上不上藤校,找到自...

  

  对于很多怀揣着留学梦的中国家庭来说,进藤校是很多家长赋予孩子最高目标,仿佛上藤校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光。如今正值美国大学提前录取放榜之际,作为移民到北美的家长,黄敏有很多话要对一心想让孩子爬藤的家长们说。她想告诉大家,不管上不上藤校,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发现自己的才能,并用这个才能去帮助他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本文获东岸之声微信公众号授权发布,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黄敏 编辑/吴妍娇

  在大学EA/ED申请放榜之际,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谈论某某的孩子被某某大学录取,某某的孩子被某某大学拒绝。这里很想分享一下我对此的一些个人想法和心得。

  作为移民到北美的每位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我们两手空空、漂洋过海、独自来到国外打拼奋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的初衷吧。

  生活得更好,我认为不仅仅应该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还应该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作为一位普通的家长,我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样的子女教育是不忘我们的初衷,也比较合适自己的孩子,并能发挥孩子的潜能。

  与孩子在一起18年的陪伴,我认为不仅仅是为了准备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在享受彼此陪伴的同时,让孩子载着我们满满的爱、信任和祝福,勇敢、自信、坚定、充满热爱生活的激情去开创和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大学申请EA/ED放榜之际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几天,大学申请EA/ED放榜开始了,拿到了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同学,祝贺声蜂拥而来;被名拒绝或延迟(deferred) 的同学失望、沮丧、迷茫,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曾经一位朋友的孩子接到名校拒绝信时,痛不欲生地说:”我是loser, 我这辈子完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今天一个朋友的儿子微信我,他被一所名校延迟(deferred)了, 心情很不好。

  以下是我答复他的,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非常理解你被理想学校延迟了的心情,失望是一个自然的情绪,也希望你能正确看待学校在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作用。任何一个学校不管它有多牛,也不过是你追求梦想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条条道路通罗马,经这个站去不了终点,咱换一个站。

  问问自己,你最想去的终点是什么?你最终的梦是什么?我读过你申请大学的essay,你写到你的梦是用上帝给你的天赋、才能去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如果你写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想法,那个梦还在真真实实地等着你去追啊!如果你能这样想,失望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坚强的动力和激情。

  你的天赋、才能、激情是建筑学,康奈尔去不了,还有许多建筑学专业很不错的学校啊!我相信你,你也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读、用心去思考,人生的一切不顺都可以化为blessing,因为挫折能让我们不那么飘飘然,能让我们慢慢落地、静心去思考、去悟人生的实质,去逐渐建立自我认知,也就是思考”我是谁?” 这个问题。

  小伙子,失望几天可以,但是别忘了从失望中走出来,那一天,你就向成熟迈进了一步、向财富库又加了一笔。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经长大了!祝福你!

  不顺和挫折是常有的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人生的不顺及挫折,这些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如果平时很少与孩子交谈过这样话题,在孩子已遇到挫折时家长的安慰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己了。

  强烈推荐家长、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年青的人读读 Carol Dweck的这本书: "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它会彻底改变你对失败、成长、成功的定义和思维方式!几乎每本探讨如何面挫折和失败的书都会引用这本书所研究出的思维理念。爬藤真的那么重要吗?爬藤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几个群都在报哪个孩子进了Harvard, 哪个进了Princeton, 无意中把爬藤风煽得更猛了。我想分享我个人对爬藤的一些想法。

  "爬藤“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重要,要不然很难有针对性的论论。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某个名校是孩子的dream school , 这个学校很适合孩子,这个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梦想,热爱生活,有内驱力,对生活的未知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这样的孩子上名校,没什么错,挺好的啊,我不把这类的家长和孩子归入爬藤类。

  那么哪些孩子在爬藤

  但如果父母视把培养孩子的唯一目地为上名校,没有考虑自己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那所名校,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名校的指挥棒转,有些孩子为了保证拿高GPA,没准备好的考试,就请病假,家长帮着说谎,家长主要精力花在与上名校有关的活动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需要,忽略了其他对孩子做人做事的培养,这种子女教育我认为是爬藤。

  怎样的教育以人为本

  我并不是反对孩子上名校,只是觉得很多家长把上名校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这样对孩子长远的发展并不好。我们需要反省的是:是否我们把孩子整个童年的培养,都围绕着上名校的指挥捧转,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东西,例如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坚毅力、韧性、内动力、兴趣、激情,生活情趣、独立能力,社区参与的培养等等。

  如果孩子上奥数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参加辩论俱乐部, 是出于好学,想挑战自己;参加钢琴和音乐比赛,是出于对艺术的酷爱,感悟到艺术对心灵深处的震撼和熏陶;参加学校体育队,是出于体育带来的压力释放,让身心愉悦;到老人院做义工,是出于对老人的关爱,在给予的同时,收获到了一种无可言语的快乐感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不是为了上名校为主要目的。

  除了做以上这些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外,学习还很优秀,在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下,如果名校成为孩子追求自己人生远大目标的驿站,那上名校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吗?

  目标太高会伤害自己

  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父母,不顾孩子的身心需要和健康,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不惜一切手段地把逼孩子上名校视为唯一的最高目的,那就本目倒置了。

  在我们周围经常听到某某的孩子令人羡慕的进了藤校, 因为很多原因(多因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并没达到那个水平,寒暑假都呆在?习班渡过,而被推进藤校的,不是自己走进去的),不得不转到其它相对容易学的专业、或缀学,严重的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些孩子就知道学习考试,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不都是未来找工作时需要的能力吗?),毕业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

  一个SAT 补习学校的校长曾告诉我:

  我从事这行已经10年多了,我看到很多的学生,他们进藤校时,整个社区没人不知道的,但他们辍学或转到其他学校时,没什么人知道。可谓”轰轰烈烈的进去,静悄悄的出来”。

  本来从一所大学转到另所大学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有些家长(包括孩子)眼中,上名校是可以炫耀的事,而从名校到其它学校是丢人的事。这样的观念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啊!

  一位朋友与我聊天,他孩子从名校毕业在华尔街工作,短短的几年,女儿的薪水比他父母的总和还多,但还是对自己不满,觉得很多同学都比她混得好。如果只比钱,地位,名利,那么永远也无法达到内心的平衡及和谐。

  欲速则不达

  以推孩子爬藤为培养孩子重心的另一弊端是家长和孩子把高中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作业、每一个活动都视为不容失败的重要事件,因为得一两个B、少选几门AP课,就把GPA拉下来了;少参加了一个俱乐部,也许就少了一项在大学申请表上能表现的项目; 一有闪失,也许就跟籐校失之交臂了。

  天天生活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再加上孩子青春期,难怪孩子和家长都情绪焦躁、心力疲惫。孩子与家长因为互相对抗而严重影响亲子关系,有些孩子上大学也希望离家越远越好,让家长痛苦后悔万分。

  功利性的教育要不得

  最近在微信群流传的一个帖子”北美陪读妈妈:从后悔到崩溃到放手,华人圈的功利教育如此残酷”。这位妈妈在文章中描述到”在华人的圈子里,在各家太太的客厅或餐桌上,永远相互之间交换的都是课外补习班与如何进入名校的信息。还有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传说中都成了神话里面面俱到的学霸,相形之下仿佛唯有自家熊孩子是恨铁不成钢的学渣。

  我们华人爱攀比,攀比除了财富的较量,就是孩子的出息。这个出息不是一个孩子的自我突破和成长,而是放在自己价值尺度下统一的衡量标准:成绩、名校、职业和挣钱的能力。

  她从随波逐流的爬籐到儿子的叛逆到崩溃到放手到释怀的经历,希望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很敬佩这位妈妈为了儿子敢于反思和改变的勇气和智慧。

  自我认知更重要

  我认为孩子成长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有些闲暇时间,去逐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特长、激情,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

  好玩是孩子发现自己兴趣的起点,好奇心是孩子探索的动力,这是孩子找到内驱力的途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事不一定表现得与上名校有关,但它一定会有助于孩子今后的人生。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孩子在高中投入所有的时间在学习上,一个学期选5、6门AP课,参加很多课外活动,一心想上籐校。在高三他的GPA 赶到全年级第一,但最后还是未能被籐校录取。在申请普通学校时,孩子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学什么。

  这位家长感慨地说:”孩子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课外活动上,而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在孩子发现兴趣和职业发展方面给他一些方向和帮助,因为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选学校可抓瞎了,很痛苦。选对了喜欢的专业比上藤校本身更重要。”

  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是个不断遵循内心、不断摸索的长期过程,也就是一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过程。

  我经常告诉儿子:注意哪些事情让你感兴趣、让你好奇、给你带来愉悦。找到你的才能,用这个才能去帮助他人。(Pay attention to what interests you.Find your talent and use your talent to help others)

  外滩教育微社区“外滩吧”开通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参观、吐槽!

  进入外滩吧,请戳“阅读原文”

  ↓↓↓


《放榜季给家长的一封信:以爬藤为目的的学业规划,让孩子偏离内心平衡》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36424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四大在线学习辅助神器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