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01 09:0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这几天四名中国学生
无疑四位获奖者都有着让人望尘莫及
bulingbuling的骄人履历
但是其中有一位达人,经历如大标题,震惊到了我们——
他是巩辰卓。
巩辰卓有多牛
▼
他已经游历过世界六大洲28国。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
他英语说得比中文溜,
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涯在海外学习,
大学横扫了十二万人民币奖学金:
大一全额奖学金在芬兰交流一年,
之后又通过美国华盛顿中心的
“保德信全球公民项目”在CCTV北美中心
进行15周的实习。
我们还在感怀校园离别,
巩辰卓毕业前已经奔赴新西兰
宣读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最后,
(铛铛铛铛~~~~~)
他马上要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非洲坦桑尼亚办事处实习十个月
(这个项目还是首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的)。
因为他是支教达人,
大学四年七个假期,
五个假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支教。
好吧,我们知道他为什么得罗德奖学金了。
(感动到哭泣/(ㄒoㄒ)/~~)
罗德奖学金为什么全球最难申请
▼
作为牛津大学的奖学金,
罗德奖学金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学金项目之一,
牛津大学christ+church,
哈利波特们吃饭的食堂~~
拿过这个奖学金的人有: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迈克尔?斯宾塞、
哈佛教授迈克?桑德尔,
这个诞生了40多位国家领导人、
70多位跨国企业董事长或执行长、
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奖学金项目
今年首次走进中国。
罗德奖学金是于1902年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奖学金项目。西塞尔?罗德希望在拥有“道德力量”和“领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养“有公德心的领导阶层”,通过增进世界不同政权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消弭战争。此前,罗德奖学金在全球已经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基斯坦、牙买加、印度、中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年进入中国被认为是继上世纪70年代女性获得申请资格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扩展,中国也是罗德奖学金覆盖的首个非西方、非英联邦、非英语国家。
罗德奖学金素有“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称,今年众多的申请者中有600余人进入了初选程序,经过履历筛选和视频面试,16人进入复选,包括12月4日晚的晚宴和5日的封闭面试,最后选出4名获胜者。
这个罗德奖学金怎么拿?
▼
“历经生活磨砺的年轻人比含银勺出生的富二代更可能胜出”,本次罗德奖学金的最终面试的遴选委员会共有10人,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他根据对书面材料的印象给最终名单的16名入选者各标注了一个“个性标签”:
“有青年组织者,有会讲故事的人,
有生物科学专家,反抗常规的特立独行者,
维护正义和平等的斗士,表现出色的农村小孩,
有对女性农民工议题感兴趣的,
有关心女性问题的,有专注于建模和工程的,
有正在翻译教材的,有LGBT行动者,
还有一个是共青团领袖……”
由于学术以外的成就很难以客观标准来衡量,个性、特点、兴趣、关怀往往成为评判未来领导者潜力的观察角度。
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
Q&A
关于在海南做三年小支教老师
“在农村,给自己是是真正审视自己的机会:离开城市的喧嚣,不那么功利地去看待世界,相对来说会轻松许多。”
支教乡村的孩子都会跟着同去的队员叫我“阿呆”,大部分时候都像树濑黏在我身上不下来。做了三年的小学老师,我慢慢知道给孩子们的是父母无力给予的关爱。孩子最缺的不仅是学习上的教导,还有陪伴和关心。一次又一次回去,是因为感到“在这里被真正需要”。自己在用绵薄的力量,带他们去探访外面的世界,给他们求知和往外走的鼓励。
关于帮助非洲孩子实现足球梦
最特别的支教之旅还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37天,依然是因为“被需要”的感觉。那是2013年的暑假,我漂洋过海来到了坦桑尼亚的一所公立小学。这里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一个班就是全年级,残旧的教室只有黑板、白色粉笔、书桌。我在这里的工作是负责教导五年级学生的英语。有钱人的小孩在这里往往选择就读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并没有很好的师资资源。而英语却是继续升学的“必备技能”。所以我打算为“穷人家的孩子”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坦桑尼亚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国度,但是在整个学校都没有操场,踢足球就在荒地上。我到了那儿发现孩子们用的就是报纸糊起的球,以前我在国内看纪录片才看到过。
边做义工边旅行
是现在大学生最喜欢的游学方式之一
为了和当地的学生打成一片,也为了帮助圆他们的足球梦。在事先了解到那里的情况,我就带着足球来到坦桑尼亚,一开始带孩子踢球,他们还会把球传给我,但是后来慢慢就变成一个足球,后面上百个孩子跟着跑……
关于“世界大学”
目前,我游历了世界五大洲27国,眼下正要准备去第六大洲的新西兰。我倾向是带着一定的主题去旅游,不是走马观花,为了旅游而旅游。
北欧全美奖交换
我一直坚信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所以我尽可能申请更多的交流项目到外边的世界去看一看。我的国际交流经历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复旦,我到芬兰坦佩雷大学和美国华盛顿保德信全球公民项目都是通过学校的官方渠道。有的项目甚至就是通过学习的课程申请下来,大一上选修的一门叫做北欧模式的课程。这门34人的课程提供2个到北欧全奖交换的机会,我幸运地拿到了其中的一个。
华盛顿保德信全球公民项目
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华盛顿保德信全球公民项目,它真正历练了我。当时,我需要同时兼顾三方面的事情:一份在CCTV北美中心的每周四天的实习,一门全英文课程,还有每周一天的职业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很好地培养了我multi-task的能力,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效率。
华盛顿的公共外交论坛发言
在大学期间,我修读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课程,我所撰写的关于美国社会化媒体外交的课程论文获得了全班最高分,并被授课教授Robert Henderson形容为“他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本科生论文之一”。我为了更好地撰写论文,还专门参加了华盛顿的公共外交论坛并在会上发言。会后甚至有三位美国政府内部和智库的专家主动找到我,同我建立了联系。
之后,我的文章《美国社会化媒体外交的运行机制》(15000余字)于2014年秋成功发表于《美国问题研究》(CSSCI核心集刊)。而这篇文章改进后的英文版本则被第五届欧洲政治研究协会研究生会议录取。我有幸作为分论坛唯一一名非博士生,宣读了自己的文章。
参加培训也是不错的主意。2015年寒假我前往巴西接受了系统的定量培训。我是课堂上唯一的一名本科生,也是该培训举办6年来的第一名中国学生。
奥地利第五届欧洲政治研究协会研究所会议
也有我个人主动的一些拓展,例如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主办的第五届欧洲政治研究协会研究生会议。其实,现在的机会真的很多,有些机会甚至就是我google出来的。我个人也比较倾向于参与交换项目或者会议出国,而不是纯旅游。因为这样可以和当地同学深入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
“当时去坦桑尼亚支教的中国同学都觉得自己一辈子不会再去了,但是我当时就说想回来就回来了呗。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回去了”。
九月底我将作为首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实习生二十人之一,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坦桑尼亚办事处实习十个月,每个月都会有可观的补贴。当时面试很奇葩,通过学校筛选后去年11月周末临时把我们叫去了到北京面试,周六上午将近200人参加笔试,晚上就出结果:剩下65个人,周日早上面试出最后的20个人。我想我能很顺利通过面试的原因是,我是极少数面试者中有明确意愿和方向。
我想回到非洲,重新感悟那种“被需要”的力量,我很清楚自己希望回到非洲,要回到曾经支教过的坦桑尼亚。我觉得他们本来也是要派人去非洲的,估计还要头痛派谁去,就很happy地把我分配去了。剩下十九个人,就还有一个要去非洲的肯尼亚,其他的有去德国、法国、印尼等国。
▼
好了,
我们介绍完了。
你们可以开始哭了
自备纸巾~~~
关注留学独立说
寻找世界上最逗比的妹子
在这里,你可以得到各种 丧心病狂的好实习
第一手热气腾腾的绝密学习资料
更有各种资深学姐学长在线答疑
嘿,来试试吧~~
微信搜索:留学独立说
微信号:liuxuedulishou
《罗德奖学金获得者:横扫12万奖学金,游历22国支教》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3271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