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出国留学 >

盘点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成长史!

[摘要]如果说迪士尼和皮克斯长期统治着西方动画在世界霸主般的影响力,那么吉卜力工作室则毫无疑问的代表着东方动画举足轻重的巅峰时代。 随着吉卜力工作室第二十部——也许是最后一部电影《回忆中的玛妮》的有限发行,以及声名显赫的动画导演宫崎骏大师宣布收山,...

  如果说迪士尼和皮克斯长期统治着西方动画在世界霸主般的影响力,那么吉卜力工作室则毫无疑问的代表着东方动画举足轻重的巅峰时代。

  随着吉卜力工作室第二十部——也许是最后一部电影《回忆中的玛妮》的有限发行,以及声名显赫的动画导演宫崎骏大师宣布收山,现在正是时候回顾一番,这家独一无二,野心勃勃,创意主导的艺术殿堂,在充满故事的历史上经历的一年关键时期。

  1.1985 -娜乌西卡和艺术帝国的建立

  

  ◆如果让你列举吉卜力开发的第一部作品,你多半会想得到《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

  ◆这回答对也不对,因为娜乌西卡是在工作室成立之前诞生的并且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工作室的发展。当时宫崎骏和高畑勋联手意图“在行业里带起一阵新风气”。(工作室的名称来源于此)

  ◆30年前,名叫宫崎骏和高田熏的两个年轻人相遇了。那時他们一起在一个叫“东映动画”的工作室里工作。这个工作室原本也是只制作电影动画的,但是在時代潮流的影响之下,他们无可选择地还是做了一部TV的动画《阿尔卑斯的少女海蒂》。于1974年播出,由宫崎骏制作,高田熏导演。这部卡通在全世界都广受欢迎。

  ◆然而,在制作这部卡通的同時,宫崎骏和高田熏逐渐领悟到,透过电视版这种制作时间和成本都大受限制的动画形式,是没有办法达到表现他们心中真正追求的境界的。他们所追求的,是纯粹而高品质的动画,是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画人们生命中喜悦与悲伤的动画。这一股信念,正是他们在《风之谷》成功之后,毅然成立“吉卜力”工作室的根本动机。他们的理想,是将全副精力都灌注在他们的每一部作品之中。

  ◆1984年《风之谷》上映之后,不论是票房表现或影片的水准方面均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于是,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同年,吉卜力开始制作《天空之城》,自此以后,一个未来的动画界艺术帝国诞生了。

  2.1988 -获得重视与关注

  

  ◆经典之作《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一步正式作品。但直到1988年他们第二作《萤火虫之墓》、第三作《龙猫》同期上映,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的雄心才真正降临。

  ◆对于成长中的工作室来说虽不算是巨大财务成功,这对由不同基调的《萤火虫之墓》和《龙猫》代表的组合拳——分别由高畑和宫崎导演——标志了今后的方向。高畑承担了令人心碎的战争悲剧,而宫崎将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长青角色介绍给儿童和家庭。

  ◆事后看来,同时推出两部风格如此冲突的电影看起来是个失误(简直是疯了),但这也鲜明反映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创立者们总是会超越自己的步伐。

  ◆据Le Blanc和Odell说,《萤火虫之墓》的影响力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它的“深度和情感力量…确保了它是工作室的定义性影片,被批评家们视为名著。”

  3.1989 -琪琪预示后来的风格

  

  ◆《龙猫》影响深远,初次上映几十年后仍在影坛上引人注目。但直到1989年宫崎的《魔女宅急便》上映,吉卜力工作室才收获了第一次大规模成功。

  ◆以巨大差距盘踞在当年日本票房顶峰,此片与迪斯尼60至90年代间的流行动画片轻松平起平坐。

  ◆你可以说尽管琪琪本身是一部奇妙的作品,它是新工作室打出的一手安全球,但这个看法未免激愤。该片是纯粹的奇思妙想,催促观众跟随琪琪走上她天真由衷毫无动机的历险。在很多方面《魔女宅急便》“帮助定义了工作室之后的很多产出”。Le Blanc和Odell认为该故事更偏向“奇幻和魔术”的元素导致其和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

  ◆正如我们在之后的90年代末期会发现的,吉卜力“一旦需要就无惧于做出完全不同的事情”,特别是当牵涉到处理环保主义或者人性负面主题的更具“对抗性”的电影。

  4.1996 -和米老鼠结盟

  

  ◆到1995年,连续几次财务上成功的吉卜力工作室已经收获了成功的份额,以及随之而来的信心,那时为止出品的八部电影没有一部作品遭到恶评——甚至连只是反映冷淡也没有过。

  ◆在更广泛的商业世界,成功从来而且多半永远会催生扩张。吉卜力之前的电影在西方仅有过有限的曝光,直到90年代后期,在1997年的《幽灵公主》发布前,工作室和迪斯尼动画签署了排他性分发协议。

  ◆在1996年前,吉卜力的国际分发协议倾向于一部一部地谈判或者竞标。虽然他们之前和福克斯或迪斯尼这样的巨头结盟过,但排他性既带来了一些福利也带来了一些畏惧。

  ◆吉卜力工作室在合同上签字时考虑到“娜乌西卡被剪辑的情形”,在他们看来“非常正确地谨慎行事”。因为上一个十年间他们和迪斯尼间的不快摩擦,吉卜力“坚持该片按制片方原意发行”,不允许例外。

  ◆这个政策日后被称为“一刀不剪”协议。

  ◆Le Blanc和Odell还是能同情一个西方动画工作室寻求针对西方观众——出于没有更好的词汇——蠢化这些电影。他们辩解道,在娜乌西卡发行当时,“西方实质上从没听说过有动漫,”而且“西方国家仍然视‘卡通’为儿童向”,“动漫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似乎是进行国际扩张时一个显然和有些没必要的姿态,但以史为鉴,迪斯尼在签约后短短一年就立即开始挑战这项政策。

  5.1997 -在企业林立中站稳脚跟

  

  ◆我们永远不知道迪斯尼是出于诚意而接受“一刀不剪”政策还是他们一开始就从没打算当真执行,但第一次——想必也是最后一次——就此项合同细则发生的冲突发生在1997年发行《幽灵公主》期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受喜爱的动画电影之一。

  ◆相传,当宫崎发现迪斯尼图谋剪辑他的原始导剪版《幽灵公主》以使之更适(低)合(幼)他们的观众时,他们(“他们”指代的不是别人而是声名狼藉的Harvey Weinstein本人)在邮箱里收到了来自宫崎本人的简短而预告性的包裹。

  ◆裹里是啥?只有一把贴了“一刀不剪”纸条的日本刀。Le Blanc和Odell指出,宫崎在2005年的一次卫报采访中证实了这个故事。

  ◆再次地,我们能同情一家外表上儿童友善的动画工作室试图把幽灵公主中的一些极端暴力场面剪掉,但宫崎的立场坚定不屈。

  ◆根据Le Blanc和Odell,宫崎笑到了最后。“观众证明自己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发行商原意相信的高得多,目前吉卜力电影和动漫整体的流行程度佐证了这点。”

  ◆如果你想要一个能总结艺术家和工作室的艺术性和个人原则的定义性故事,“邮包里的剑”就足够说明了。

  6.2002 -西方的千寻之金

  

  ◆无意冒犯高畑勋1999年的家庭欢乐剧《隔壁的山田君》,但吉卜力工作室的下一个突破来自2001年被广泛视为宫崎的定义性名著《千与千寻》。

  ◆如果《幽灵公主》已经设立了一个高度门槛,《千与千寻》至少与之平齐而且在很多人眼里跳跃到更高。很明显的,这个“很多”也包括电影艺术科学学院沉闷的西方投票者,他们授予其2002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这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日本动画电影获得此项后来已经变成皮克斯家产的奖项。

  ◆说到能够成为吉卜力工作室遗产的时刻,Le Blanc和Odell提议道《千与千寻》“是把动漫带给还不知道有这种艺术形式的西方主流观众的那一部电影。”

  ◆尽管他们承认西方世界确实存在少数突破,包括1998年的《阿基拉》和前面提到的《幽灵公主》,这些影片与生俱来的暴力限制了它们的观众。相反《千与千寻》凭借其年少的英雄主角和家庭友好的氛围,以之前其他大范围影院发行的动画电影没有过的方式连接西方观众,将工作室带上国际流行度的新高度。

  ◆根据Le Blanc和Odell的说法,宫崎在创作《千与千寻》中的最高成就是“成功混合熟悉(《爱丽丝漫游奇境》风格的前提)和超凡(在诱人而又可怕的环境中的遭遇)。”

  ◆这些独一无二的属性打动了几乎每个看到电影的人,推动它上到会当凌绝顶的高度。

  7. 2004 -巅峰上最后的呼喊

  

  ◆《哈尔的移动城堡》同时大获成功又有些被低估,应该代表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最后一次真正的国际性成功。尽管不能和《千与千寻》囊括的收益和好评相比,《哈尔》在全球票房营收超过2亿美元,并且为宫崎和吉卜力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提名,尽管没有获奖。

  ◆可以说吉卜力之后影片相对降低的成功度归因于质量上的小滑坡,尽管2013年宫崎-高畑联手的《起风了》和《辉夜姬物语》当然不在此列。

  ◆不,吉卜力在《哈尔》以后的持续走低不是缺乏质量,而是和主题有很大的关系。

  ◆“奇幻电影趋向于在西方国家更加流行,”Le Blanc和Odell说,“可能是因为动画仍然被接受为儿童和家庭市场向。”

  ◆另外,尽管像《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样的故事如果试图采用真人拍摄会是庞大的工程,吉卜力很多之后的作品主题却没有本质上的动画属性。

  ◆两人也指出吉卜力工作室的两位支柱性艺术家——宫崎和高畑——在2004年以后活跃度已经远远不比从前。米林宏昌,《借物少女艾莉缇》和《回忆中的玛妮》的导演,以及宫崎吾朗,《地海战记》和《来自虞美人之坡》的导演,代表了有才华但并未浸淫老一代导演几十年间磨砺出的技艺精髓的一代。

  8.2013和以后 -未来之风

  

  ◆如前所述,2013年的《起风了》成为了宫崎骏的绝唱;那年晚些时候,高畑勋发行了深受好评的《辉夜姬物语》。两片仍然是动画界的大师之作,但都没有减缓吉卜力工作室看似不可避免的衰退。

  ◆2014年8月,宫崎发表声明将在经历了漫长和创意充实的职业生涯后退隐江湖,工作室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步他后尘。如果吉卜力真如她命名中的地中海风一样飘逝而去,她将留下一系列真正非凡的艺术瑰宝。

  ◆根据Le Blanc和Odell,对一个时代的潜在终结引发的可以理解的失望应该让位于这一经久不衰的传奇的精彩。

  ◆“时代在变化,CGI而非手绘工作正成为动画的标准技术,”他们承认,但又补充,“不管发生什么,工作室出品的电影将会永恒。毕竟,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在80年后仍然可人。”

  ◆吉卜力工作室的未来也许并不确定,但其过去是青春永驻和值得流连的。简而言之,看没看过都值得重温。

  ——————————————

  “和风日语学习”微信公众号:hefengriyu

  每日分享精彩日语学习、考试、日本文化资讯等硬知识


《盘点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成长史!》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31780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