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17 08:2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富不过三代”,这句中国俗语形象总结了家族财富传承过程中的问题。近些年来,亚洲地区财富迅猛增长,在中国,许多富豪到了子女准备接管家族财富的阶段,而“富二代”们的能力和品行备受社会诟病。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美国人说“从衬衣到正装再到衬衣,只需三代”,意大利人说“从马厩到星星,再回到马厩”,英国人的说法则是“从木屐到木屐”,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环球时报》记者就欧美国家的家族接班人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
欧洲时兴“富二代”培训班
“钱钱钱,总是阳光灿烂,在富人的世界里”——在上世纪70年代,瑞典著名乐队ABBA的一首歌脍炙人口,里面有这样的歌词。对于欧洲的“富二代”来说,他们的确生活在阳光灿烂的世界里,但伴随他们的除了钱,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接班。
“下意识里,你可能会感觉所有职业都不适合你。几乎没有富二代愿意早起,做枯燥的入门级工作。”亿万富翁慈善家西格丽德·罗辛在接受《爱尔兰时报》采访时坦言。但富豪父母们希望后代能够延续家族辉煌。这些为人父母者是怎么做的呢?五花八门。
限制孩子们的未来财富拥有权是方法之一。在英国,一家遗嘱服务网站调查发现,流动资产超过25万英镑的人中,有62%打算把财富用于慈善事业。特别是白手起家者,更多人愿意通过这种限制,逼孩子奋斗。
英国这些年还兴起不少针对“富二代”的培训课程,比如指导如何有效使用捐款的“新慈善资金”开设“资产与责任”“下一代”等科目,报名者总是超额。在课堂上,培训的目的不是如何继承家业,而是教“富二代”用手中财富造福社会。在英国人看来,只有先明白“财富是用来造福社会”的,才能指望“富二代”延续家族历史。
类似景象在欧洲其他国家也能看到。位于沃尔夫斯堡的瑞士银行“新兵训练营”,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富二代”深刻理解一项主题——如何在不引起家族不和、不做出愚蠢商业决策的情况下,传承财富。在那里,他们被剥夺超级富豪的一些外在标志,助理人员不许入内。大家住在风格相同的酒店房间里以“创建一个社区”。
英语里有一个相当于“富二代”的词“Yawns”(Young and Wealthy but Normal),意为年轻、富有但低调。囊括英国人口普查电子档案的“基因再相逢”网站发现,年轻有为的英国人在增多。该网站的一名研究学者说,后辈的家族纷争、极端懒惰以及错误的商业判断等因素,是导致家族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英国富翁们对此有深刻认识。
不过,也有一些欧洲家族的新一代对家族产业模式不感兴趣,或天生不擅长此道。于是,这类家族就采取引导方式,告诉孩子们,即便如此,也可以学习“钱能生钱”的道理。
在花旗集团的英国分部,财富基金管理项目负责人阿道夫对《环球时报》说,有60%的超级富翁客户通过私人股本、对冲基金等致富。目前,不少欧洲私人银行推出运作成熟的“富二代”财富教育活动,让富翁们意识到,对于孩子的培养,如果不能从家族专长入手,也可以从市场运作或其他商业机会入手,进而有意或无意地鼓励子女参加实践,慢慢习惯于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在欧洲,德国是家族企业兴旺的地区。最近10年,德国的家族企业发展指数飙升206%,非家族企业仅上升47%。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家族企业总体走势也强于非家族企业。
伦敦大学社会学学者皮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西方现代化公司里,普遍有独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很多家族企业将三者揉在一起,“富二代”夹在其中。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滋生内部腐败。但如果家族能绝对控制住企业,同时给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以一定平台,多数时候会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
皮兹说,外界常以为家族大股东是麻烦制造者,事实上,顶尖企业的家族成员能扮演强有力的独立董事角色。像握有宝马公司47%股权的匡特家族,第二代两名子女都是董事会成员,而且自我定义为“创业家股东”。宝马能有今天,匡特家族的使命感功不可没。
美国富豪“逼”子女奋斗
去年7月,美国摇滚歌星斯汀透露说,他的3亿美元资产不会分给他的6个孩子。“我特别不想让他们依赖信托基金,被牵着鼻子生活”,这位歌星对《华盛顿邮报》说,“他们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无独有偶,去年2月去世的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没有将3500万美元的房产留给子女。他在遗嘱中说,不想看到他们依赖信托基金生存。
在美国,被宠坏的“富二代”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唾弃。他们多身陷于父辈们留下的巨额遗产不能自拔,这是令巨富们非常头痛的问题。但是,对一部分出生于二战婴儿潮的富豪们来说,这不再是困扰。比尔·盖茨夫妇只给每个孩子1000万美元;巴菲特给每个子女20亿美元基金。
面对纷杂的世界,大部分父母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一直起作用。麦肯锡曾进行过“家族企业跟踪调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4年,其中得以传承至第二代的只有约30%,第三代仅约13%。
范德比尔特家族打造了美国航运与铁路运输帝国,身为第三代的瑞金诺德·范德比尔特1925年去世时,已经挥霍掉祖父的遗产超过7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9.4亿)。他去世前将剩下的500万留给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格劳瑞没有动这笔钱,而是通过个人奋斗积累了2亿美元资产。格劳瑞曾告诉儿子安德逊·库柏,他不可能从她那里得到一分钱。安德逊淡然接受这一切。这位知名CNN主持人现在年薪高达1100万美元。“如果从小就知道将来可以拥有一大笔遗产,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动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除了“逼”子女奋斗,在盛行重商主义的美国,富人们也不惜花重金培养下一代,比如花大价钱送子女就读名校。在美国顶级高校中,“富二代”“富三代”很多。
其实,美国父母无论是“穷一代”还是“富一代”,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美国人认为,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自立,明白勤奋与赚钱的关系。美国人没有金钱是“铜臭”的思想,鼓励孩子从小工作赚钱。
富裕的美国犹太人是一个很值得一提的群体。他们从小就注重财富教育。孩子1岁时,父母会送给孩子股票;3岁时,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钞……理财教育中有一个核心理念——社会责任:让孩子知道钱如何来,知道节俭、付出、分享等。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这方面的“教育经”常被人提起,作为世界第一位拥有数十亿美元财产的富人,洛克菲勒给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
在美国,《环球时报》记者听到过不少有关“富二代”的说法,多是其大学毕业前生活独立且低调的事,当然也有类似帕丽丝·希尔顿这种看似“很不成器”的“豪门痞女”的事迹。但希尔顿们是否有能力、有学识,固然和其家族有一定关系,却不会影响到其祖先创办企业之荣枯。这是因为,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复杂化、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家族企业创始股东几乎不再涉足企业经营,而成为纯粹的股息食利者。摩根和洛克菲勒家族是这方面的典型。总之,美国“富二代”有继承家业的,但也有很多不是,不少人以创业为荣,这一点和中国差别很大。
12下一页《管好“富二代” 中国向欧美学什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2458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