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就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双一流”创建等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问题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省是高考大省,近几年,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上大学难的问题逐步缓解。但我省考生上985、211等优质大学的比率依然偏低。让河南考生有好大学上,我省有哪些举措?河南在创建“双一流”方面进展如何?
刁玉华:我省
高招的实际呈现突出的特点是“一多一少一低”。即考生多,2007年达到百万,2016年仍有85万。高水平大学及公办本科院校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省外高水平大学在河南录取人数较少、录取比例偏低。为了提高我省考生上重点大学,特别是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的比例,我省采取了很多措施。
一是我们加强河南高校的自身建设。目前,
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我省省部共建高校数量达到10所,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我省高校建设水平。尤其是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集中力量建设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校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心下,我省大力实施了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
投资31亿元,建好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目前,已遴选确定35个一期建设学科,优势特色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二是利用好外部资源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省政府与教育部建立的“会商机制”,争取增加向河南投放重点大学、优质专业的招生计划,支持河南高校的建设。
我们还积极主动到北京、上海、武汉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向重点高校及时提供全省优质生源信息,争取外省优质学校到河南招生。
近几年,我们还积极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目前,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设立了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办学,现在正积极与美国联系,有意愿共同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
通过多方努力,2016年,本科层次扩招突破万人大关,达到10462人,“211”院校扩招3704人,其中“985”院校扩招了1389人,使我省本科录取率达到44.7%,重点大学录取率(一本以上招生院校)达到9.05%,均实现了稳中有升。
记者:当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着“乡村弱”“城镇挤”的现象,城镇大班额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如何破解这一教育难题,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刁玉华:近年来,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严格标准、依法治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筹城乡资源、统筹软件硬件建设、统筹公平与效益,改革创新,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项举措是从2014年起实施了城镇教育资源扩充计划。计划总投资56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900多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90多万个。
3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教育厅和省直有关部门一起,指导帮助各市县,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2500所,占3年总计划数的63%;新增校舍面积1186万平方米,占总计划的42%;完成投资210亿元,占总计划的37%;新增学位155万个,占总计划的53%。
我省城镇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比例已由2013年小学20.1%和9.3%、初中47.4%和23.4%,到2016年小学下降到16.1%和6.8%、初中下降到37.5%和15.6%。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到2020年消除大班额。
第二项举措是,2014年起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计划投资269亿元,基本解决农村学校弱的问题。3年来,全省已投资16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1000所,新增校舍面积1182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图书31亿元,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项举措是,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效益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工作。“十三五”期间,每个乡镇都要建设1-3所寄宿制小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问题。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省农村学校弱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总的安排是到2020年,使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都要基本得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记者:近年来,城乡教育在硬件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关键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请问省教育厅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乡村教师建设?
刁玉华:“农村教师强,则农村教育强。”我省作为农村教育大省,历来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2015年12月底,省政府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我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树师德。通过“河南最美教师”公益评选、一系列师德主题教育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
社会氛围;完善三年一次的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奖励机制,并划定一定比例向农村教师倾斜;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宣誓制度,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师培养和
培训的全过程,着力提升农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抓补充。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小教全科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每年为我省农村
招聘不少于1万名特岗教师、培养1000名小教全科教师、招聘200名农村教师硕士,为农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师。
三是建体系。深入推进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构建从校级骨干到省级骨干、从省级骨干到中原名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建设攀升体系,形成教师梯队“长链式”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我省规划累计培育认定120名中原名师、6000名省级中小学名师、4万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引导省辖市培育6万名左右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省辖市引导县级培育9万名左右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
四是夯平台。“十二五”期间,我省初步建立了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修”五级联动培训机制,初步搭建了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平台。“十三五”期间,“国培计划”等一系列教师培训项目将更加聚焦农村教师。
五是促保障。实行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工作补贴,先在集中连片县实施,逐步铺开;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评定标准与城市教师相比适当降低,同时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等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争取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扩大到全省农村教师。二是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扩大到全省所有的县市。三是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招收小教全科教师,实行定向免费培养。
记者:“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这是我省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刁玉华:按照中央的部署,2011年以来,我省实施了两期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2016年,全省已投入资金200多亿元,独立设置幼儿园发展到18695所(另有附设幼儿机构15188所),比2010年增加10997所,增幅143%;在园幼儿409万人,比2010年增加212万人,增幅10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1%,比2010年的52.8%增加了近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省“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的问题。目前,独立设置的公办园全省只有约4000所,还有小学附设幼儿机构15188所,65%的在园幼儿在民办园。
今后,我们要按照“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的总体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满足群众对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是在“扩资源”方面,要加大投入,争取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二是在“调结构”方面,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到2020年前,每一个乡镇都要建一至两所公办园,城镇、社区也要配套建设公办园。
三是在“建机制”方面,要逐步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生均拨款机制问题难题、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园的资助问题。
四是在“提质量”方面,要坚持科学保教、纠正小学化倾向,要加大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力度,进而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