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六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在岳阳召开。与范仲淹渊源深厚的
商丘师范学院教授郭文佳等6位范公“超粉”,以“范仲淹与商丘”为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向国内外学术界发出范仲淹研究的商丘声音。11月7日,又一个“应天
文化”学术高地与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应天书院研究中心”在商丘师范学院揭牌成立。
“应天归德,智圆行方”是商丘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时期,量身打造的校训。围绕这一校训,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宽“应天文化”的现代内涵、强化“应天文化”的现实意义。学校以“应天文化”研究引领汉梁文化,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和服务,成为学校新时期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该校校长司林胜说,“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应天文化”的构建有了更高更系统的平台,这将为导入校内外智力资源,聚焦热点难点,打造智库,推进转型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他强调,宣扬应天文化,凝聚应天精神,为推动应用型大学发展,植入更有力的引擎,让“应天文化”成为转型发展的“永动机”。
近期,该校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可亭教授主编的《商丘古都文化研究》一书出版。该书是去年在该校召开的“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来自国内外120多名专家形成共识: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商丘为中心的儒、道、墨等元典文化和以商丘为中心的“中国圣人文化圈”。
2002年学校成立了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于商丘文化资源,以“应天文化”为依托,辐射相关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中心下设汉梁区域历史、汉梁文学艺术、汉梁文献与姓氏家族文化三个研究所,开展对古代商丘区域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涵盖历史学、民俗学等10多个学科,现已成为
河南省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学校就成立庄子与道家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于商丘为庄子故里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地方文化研究新高地。中心下设老庄思想等三个研究所,以老庄道家思想研究为基础,以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研究为两翼,对老庄道家思想文化进行综合研究。中心现已成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培育对象。
在10月15日结束的全国
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上,该校学报“庄子·道家·道教研究”栏目“荣获“全国教育院校期刊特色栏目”称号。
近几年来,商丘师范学院选准地域文化特色,依托三个中心的建设,开展了富有商丘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研究和建设,得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青睐和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学校卓有成效的地方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商丘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亮点,也成为了学校转型发展新的引擎。
学校党委书记介晓磊说,传承“应天文化”的现代“基因”,发掘现代内涵,使其转化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新的动力,是我们当前很有意义的课题;“基因”可以在本校“遗传”、“复制”、“转录”、“翻译”,代代传承;“基因”的传承表达反映出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决定一个学校的独特性;商丘师范学院秉承“应天归德”的校训,形成了自己内在独特的“应天文化”基因,打响了“应天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商丘师范学院 陈贝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