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始终把
教育摆在
民生之首、发展之基的重要地位,把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科学确立了“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事业呈现出发展均衡化、管理规范化、机制多元化、办学特色化的良好态势。2014年10月,
陕县被评为“
河南省义务均衡教育发展先进县”;2016年8月,陕州区通过“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2016年11月,陕州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
一、狠抓硬件均衡这一着力点。为推进学校硬件配置均衡,该区始终坚持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一是坚持规划优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或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目前,全区中小学布点相对合理,基本满足辖区内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坚持投入优先。区政府、各乡(镇)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近年来,区财政预算内对教育拨款持续增加,实现了“三个增长”。4年来,增加教育投入1.6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三是坚持资源配置优先。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大大增强了全区各学校的容纳能力;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各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配备图书、仪器、器材等教学设施,优化了各校功能室内部配置。
二、紧盯校际均衡这一着眼点。始终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宗旨,多措并举,整合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校际差距,努力维护教育公平。一是实施划片招生,逐步缓解择校难题。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工作意见(试行)》,合理确定招生范围,严格规范招生行为,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做到不跨区域和超计划招生。二是分配招生指标,促进初中生源基本均衡。实施学籍信息化管理,积极落实将公办普通高
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并逐年递增分配比例,有效地稳定了农村初中生源。三是实施关爱工程,确保每一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实施管教责任制,建立全方位学生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机会。
三、突出师资均衡这一关键点。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抓名师辐射带动。每年评选出一批教学名师,实施奖励并提供研究经费支持,3年来累计投入52万元。二是抓
培训提升素能。先后组织2055名教师进行新一周期的“继续教育”网上远程学习,全面完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三是抓创新完善机制。健全了对口帮扶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三年来,共交流校长23名、教师107名。四是抓奖励激发活力。出台多项奖励措施,奖励优秀校长、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发放深山区教师补贴、实施高中教师低职高补。2012年以来区政府已累计投入1100余万元。
四、主攻质量均衡这一关注点。一是完善制度抓规范。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强化控辍保学措施,落实《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二是深化教改促质量。完善了教学管理日巡查机制,深入实施“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三维”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环”是指教学流程的五个环节,即: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小结检测),加强教学研究,改进质量检测。近年来,该区高中招成绩连创新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是素质教育创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
体育、艺术2+1”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1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5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大赛及展览活动,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中小学生发明专利80件,获国家和省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奖达208件,获三门峡市级科技创新成果奖922件。四是优化管理铸品牌。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文明校和特色品牌校“三创联动”活动,积极探索盟校制,实现了共赢发展。目前,拥有2所省级文明学校,15所市级示范性学校,陕州小学获评为省十大教育名片学校,西张村镇中等4所学校荣获省
校园文化先进校,推出了71名新教育实验“种子教师”和120名新教育实验“读书之星”,一批以教研教改、文体艺术、科技创新、德育工作、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学校,享有良好声誉。
(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吕红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