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6日,中原农耕
文化记忆传承工程推进会暨丛书编著研讨会在
许昌学院召开。
许昌学院院长赵继红、党委副书记马超、副院长郑直出席了会议,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中心党委书记候旭、河南省文化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河南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吴丹青等莅临会议指导。
许昌学院院长赵继红在开幕式上对学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农耕文化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这项工作的
社会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她说,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许昌学院在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转型发展进程中,也在努力探索服务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有效途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和中原农耕文化研究工作就是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赵继红指出,最近河南省政府发布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国家农业部也还对农博馆及农耕文化研究的未来工作做了展望,她说,我们有基础、有信心在积极推进优秀农耕文化
教育进
校园的工作中,在积极发展绿色教育的工作中先行一步,做出探索;我们也有基础、有信心以实际行动为我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懈努力,做出贡献。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汪庆华教授做了详尽的工作汇报,从八个方面总结汇报了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的进度和成果,并对本次丛书研讨的议程做了陈述。与会的嘉宾及农耕文化研究团队成员代表也纷纷发言。
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推进会结束之后,丛书编著专家团队针对丛书各卷的大纲编排和内容界定、细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次丛书研讨是整个丛书编写的节点性的总结和规划,对后续的丛书编写的顺利推进具有非常重要推动作用。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关中普遍赞誉,这充分说明处在当前这个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关注并做好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研究、记忆、传承的有关工作是富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为了切实做好这一时代课题,许昌学院于2014年10月启动了“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该工程包含8项子工程。两年来,各项子工程都已打开良好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果。最近,工程丛书正式获批河南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
(许昌学院 供稿)